這是一首中國人熟悉的樂曲,這是一曲東方紅。30年前的某一次奏響,仿佛使這支樂曲具有了更深、更新的涵義。因為那次它暢響在浩瀚的宇宙,雄渾的曲調來自新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
在北京西郊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可以找到另一顆東方紅。當時一共制造了兩顆完全一樣的衛星,升空的那顆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方紅一號”,而這顆就永遠留在展臺上了。 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戚發軔 在1958年5月份,毛澤東主席在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之后的半年,就發出號召: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表達了中國人民有能力、有信心登上宇宙空間的舞臺。 這是中國政府在核彈、氫彈爆炸成功之后的又一重大決策。周恩來總理親自布置,主持專家努力將飛天的夢想變成現實。為了中國自己的衛星,課堂甚至擺進了中南海。 東方紅一號電測組組長 劉福余 萬事開頭難,“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十六字方針我們什么時候都是完全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的。就是在我們總裝過程中,一個螺釘,一個彈片,掉地上以后,大家不找到那是絕不罷休的。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在絕密的狀態下,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制造的。直徑 東方紅一號主管工藝師陳士祥 當時,周總理給我們提出的原則要求是十分明確的: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著。上得去,就是依靠我們國家自行研制的長征一號火箭在20基地把它送上天;抓得住,就是依靠我們的遙測跟蹤系統要準確地、可靠地工作,及時地給全中國人民預報我們國家第一顆人造衛星經過我們的時間和地點;看得見,用肉眼能夠看見它;聽得見,就是我們研制了一個《東方紅》樂曲。《東方紅》樂曲是電子音樂,這個電子設備要在嚴酷的環境下,正常可靠的工作,能夠放出優美的《東方紅》樂曲,鼓舞全中國人民。這是個相當艱巨的任務。 1970年3月,專列把衛星送至酒泉發射基地。
北京衛星制造廠總裝車間主任賈建民 北京市上百萬的人涌到街上去慶祝游行,我也參加到了游行的行列中去。當時的《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都發了號外,我還保存著當時一張這樣的號外。 很多人都記得,游行隊伍中有自己的聲音,他們聽見太空東方紅,他們也看見東方紅一號的身影。人們傳說,那亮點比所有的星星都明亮。 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四十多顆衛星,正是“東方紅一號”使太空中有了中國的聲音。
第1/1頁
視頻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