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思念的, 是一位久違的親人。 我們紀念的, 是一個永生的靈魂。 ——雷抒雁 撰寫紀念周恩來總理的文章,我自認為沒有資格。我既沒有在總理的身邊工作過,也沒有親耳聆聽過總理的教誨,至多是在一些外事活動中遠遠近近地看到周總理的身影。但是,20多年前,為大型文獻紀錄影片《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擔任解說,卻給我人生的經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周總理逝世的消息,我是
10日,我隨攝制組到北京醫院向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告別室是靠近醫院后門的一個不大的房間。我因為屬于工作人員,走動起來還比較自由,我幾次走近周總理的身邊望著他,總理雙目緊閉的神情是那么神圣。
11日下午,我和愛人抱著不滿兩歲的女兒趕到天安門。我們站在中山公園前停放的供拍攝用的發電車上,目睹了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悲壯場面,目送總理的靈車緩緩西行。
14日,我在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吊唁大廳呆了一整天,看到吊唁的人流從未間斷。我記得,演奏哀樂的軍樂團的同志們堅持現場演奏,不用錄音。由于時間太長,吹號的同志嘴都吹腫了。中間,我還曾走出文化宮來到廣場上,只見紀念碑周圍擺滿了花圈,松墻上系滿了白花,這碑山花海,更引起了人們巨大的悲痛和思念。晚上,當吊唁活動結束時,鄧穎超同志抱著周總理的骨灰盒,向在場的工作人員深情地說:“我抱著恩來同志的骨灰,向大家表示感謝。”這是何等分量的感謝啊!話音剛落,大廳里哭聲震天。我們目送鄧大姐坐著總理生前的專車離去。
就這樣,一連幾天,我和攝制組的同志們一起噙著眼淚工作著。
這部影片的制作,采取一邊拍攝,一邊編輯的方式進行。全廠各部門日以繼夜,工作進度之快和質量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我全身心地投入了這部影片的解說創作。影片的解說詞飽含對總理的深情,文采洋溢,讀起來又朗朗上口,十分難得,為解說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基礎。不妨照錄幾段于后: 淚水模糊了我們的雙眼,靈車隔斷了我們的視線,敬愛的周總理啊,我們多么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哪! 周總理啊,您在天安門前停一步吧。在這里,您和我們一起歡度過多少個勝利的節日,此時此刻,您爽朗的笑聲還回響在我們耳邊,您炯炯的目光還在親切地看著我們。 靈車隊,萬眾心相隨,哭別總理心欲碎,八億神州淚紛飛。 紅旗低垂,新華門前灑滿淚,日理萬機的總理啊,您今晚幾時回? 長夜無言,天地同悲,只見靈車去,不見總理歸。
如何把億萬人民群眾(包括我自己)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通過藝術的語言表達,真摯而生動地體現出來,我不斷地給自己提出高標準的要求。錄音時,常常淚水涌出,看不清稿子,所以,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還要控制感情,這可真難啊!好在大家都互相理解,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重錄,每個人得到的只是鼓勵。沒有任何埋怨。在我疲勞的時候,編導之一陳澤人給我送來了在自家熬好的銀耳湯,令我感動。我要感謝錄音師王紹曾同志,他高水平的藝術修養和錄音技術,使我的創作意圖和語言表達的特點得以充分地發揮。每天讀上幾萬字,聲音似乎沒有明顯的變化。這部影片的解說,得到了同行和觀眾的首肯。
在紀念周總理逝世一周年之際,影片與觀眾見面了。
但遺憾的是,這次上映的影片中,沒有鄧小平同志致悼詞的鏡頭和聲音,悼詞是由我代讀的。直到1978年12月,對影片再作修改時,才恢復了鄧小平同志致悼詞的鏡頭和同時聲,這便是影片最后保留的版本。在三年的時間里,隨著我國政治生活的變化,這部影片先后有三個版本,共完整混錄了7次。
影片在全國上映后引起巨大反響。影片拷貝量空前,觀眾踴躍,幾乎是家喻戶曉。從
大型文獻紀錄片《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充分體現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愛,凝聚了新聞紀錄電影工作者對周總理的深情,是所有創作者和制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一部新聞紀錄電影的精品之作。這部影片在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上應占有突出的位置。影片獲得了第三屆“百花獎”最佳紀錄片獎。在
后來,我又為紀錄片《我們的鄧大姐》解說。
我想,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新聞紀錄電影解說員,能夠為周總理和鄧大姐這兩位令世人景仰的偉人的傳記片解說,我是引以欣慰和自豪的,從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到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在我擔任十幾年的領導工作的歷程中,正是周總理和鄧大姐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勵和鞭策著我奮力前行。
光陰雖然流逝,往事卻難以忘懷。
第1/1頁
視頻推薦
|